1. 運用小遊戲來做數位學習 : 達到教育的目的,越來越多遊戲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,尤其是過去已是實體遊戲,現在也做成網路版的小遊戲。

例如這下面這遊戲

基本型遊戲:http://www.fupa.com/play/Strategy-free-games/connect4.html

策略型的遊戲 : http://www.fupa.com/game/Puzzles-flash-games/shapeswitcher.html 

如果教材設計也可以像遊戲一樣,採用關卡的方式(一關一關):讓學生有成就感,老師也有成就感

 

還有很多的遊戲也都能達到部分學習與訓練目的,當然也有存放鬆不需要大腦思考的遊戲, 我們班上大家有玩的游錫有

暗黑破壞神, 萌國無雙, DiamondDash -消除方塊遊戲,怪物吃糖果, 三國志11 ,Tetris Battle ,Draw Something APP,植物大戰殭屍 APP, 信喵之野望 , Tinier me , 嘎姆寵物連連看: 手眼協調 ,速度感,記憶力, TrainStation

 這些帶給我個人幾個觀察的點:

1. 遊戲行銷方式

2. 如何吸引群眾、營利

3. 依附的平台(Facebook/ Android market/ Apple Store)

4. 有些遊戲不收費,靠網站人氣 與 廣告收入

我個人的淺見:

     如果這是在一間要有營利的公司,那是不是會消失不少好遊戲,但是若不能營利,那這些遊戲當初被創造目的又是啥?是RD練兵嘛?或是研究生交報告? 網路世界猶如真實世界的縮影,什麼人都有,中間充斥著真實與虛假,但多了份安全感(不用見面,讓自己陷入危險中..).但同時也更難判定真實性與可靠性。固然遊戲能讓我們從過程中學習到部分的知識,但若要找出中間知識的因果關係,仍需要理論的佐證與證實所學的是正確的。

而我對於那些不用消耗大腦的遊戲(純手指與內心的發洩)或是益智型的遊戲可以訓練大腦記憶、反應、策略思維的遊戲還是覺得很棒滴

 

2. 網路成癮,臉書成癮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%E8%87%89%E6%9B%B8%E4%BD%BF%E7%94%A8%E6%88%90%E7%99%AE-6%E5%95%8F%E9%A1%8C%E7%AB%8B%E5%8F%AF%E7%9F%A5-051500756.html

新聞中指出

1.一小時不上臉書,就覺得與世界失聯..想減少臉書的使用量但無法達成、不用臉書就感到焦躁不安. 其中問題包含有,否花很多時間思考或計畫如何使用臉書?是否愈來愈感受到使用臉書的欲望?是否藉由使用臉書來忘記個人問題?試圖減少臉書的使用量但沒成功;不能使用臉書會焦躁不安?上述6個問題中,有4個答案是「經常」,則可能已屬臉書成癮。

2.判斷臉書使用者是否已經成癮。用來判斷上癮與否的標準與檢測酗酒、毒品濫用的標準相同,因為在行為上都展現類似的特徵。

3. 心理學家Cecilie Schou Andreassen 在她的研究《心理學報告》期刊登出。指出,有焦慮感或人際不安全感的人比較會在臉書使用上成癮,他們太內向,面對面時不敢說話,但喜歡保持線上的接觸。她進一步指出,條理分明、有企圖心、外向的人也可能是熱衷的臉書使用者,但他們比較不會上癮。

4. 瑞典的哥德堡大學之前研究過1,000位學生,發現85%的人每天登入,50%的人一打開瀏覽器就開始使用臉書,50%的人擔心如果沒有登入網站,就不會「跟上最新發展」,25%的人指出,如果不能定期的登入,他們會「感到非常不舒服」。

5.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認知及神經科學教授Diana Tamir在實驗中,掃描臉書使用者的大腦,也發現在臉書分享自己訊息的感覺,就如同性愛、美食、財富的帶來的愉悅一般。

我自己也滿認同第三條的,第五條寫的真的誇張(美國人嘛...^_^)

arrow
arrow

    Sun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